家校沟通

COMMUNION BETWEEN SCHOOL AND FAMILY

【推荐阅读】减负后家长该做什么?

  • 发表作者: 本站编辑
  • 发布时间: 2011-11-08 07:41:18
  • 浏览次数:
减负后,家长该做什么?
                      
     伴随着国家教育部提出的关于减负的要求,减负这个颇具中国特色的话题再次成为热点。学校把原本属于家庭的那部分时间还给了家长和孩子们,同时也意味着把一部分本来应该由家长承担的家庭教育责任重新归还给家长。那么,家长应该从家庭生活的实际出发,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做哪些有意义的事情呢?
     第一,教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减负后,孩子呆在家里的时间明显增多,如果不把帮助孩子合理规划时间放在家庭教育的首位,不仅会给孩子的安全带来隐患,而且会让孩子养成浪费时间、做事情效率低下的不良习惯。
    因此,家长可以尝试采用下面的方法帮助孩子学会管理时间。首先,与孩子一起设计一个家庭生活日历本,以每页为一天,在充分尊重孩子合理要求和需要的基础上,按照学习、用餐、休闲、睡眠、机动等几大部分对孩子的日常家庭生活进行分类。第二步,激励孩子逐步执行自己的计划。家长一定要在每晚睡觉前和孩子一起分析计划的执行情况,最初的时候可以对执行不好的地方忽略不计,突出表扬那些做得好的地方,即使都执行得不好也要表扬孩子已经有了管理自己时间的意识,然后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高要求。第三步,每周都要组织一次点评表彰活动,由孩子本人和父母分别对上周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然后再制订下一周的计划。这样坚持几个月后,孩子不仅会从中体验到合理规划的重要性,而且会品尝到合理规划后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干自己喜欢事情的甜头,就会自觉自愿地规划自己的每一时,每一分,做自己时间的主人。
    第二,让孩子参与家庭事务,承担家庭责任,成为家庭卫士
    家庭是每个人生命的摇篮,是带给每个人亲情关爱最温暖的地方,因此,孩子们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在家庭生活中跃跃欲试的愿望和行动。尽管受年龄和学业限制,他们能够参与的家庭事务有限,而且有时候显得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但这种经历和体验不仅可以培养他们一定的家庭生活能力,让他们在替父母分担一些责任的过程中理解父母的不容易,还可以帮助他们树立家庭观念,培养他们爱护家庭守卫家庭的美好情感。所以,家长可以考虑和孩子一起制订“爱家公约”,对每一个家庭成员的行为进行规范,对各项家庭事务进行明确分工,然后相互督促,共同遵守。特别建议家长们充分利用减负后孩子们提前放学回家的这段时间,把给家人准备晚餐的任务交给孩子们,准备什么,准备到什么程度等等这些可以由家长根据孩子的年龄确定。无论这个工作的结果如何,对孩子们来说都是自我价值在家庭中的一种体现,他们会因此产生强烈的成就感,收获到为家人提供服务后的幸福。
    第三,与孩子一起亲近自然,体验自然的美与和谐
    在所有的家庭活动中,最受孩子们欢迎的莫过于一家人外出郊游。此种体验不仅可以帮助家人洗刷掉学习和工作的劳累,增进亲人间的情感,更重要的是让孩子进一步了解自然,感恩大自然对人类的恩宠,从而在体验中形成关爱自然和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建议家长为孩子购买一张本地地图,让孩子把城市周边的村庄和名胜古迹全部记下来,制订一个“寻访村庄宝地”的年度计划,然后按照计划逐一走遍周围的村寨。每走一个地方都让孩子了解这个地方的风土人情,还可以让孩子想办法结交村里的同龄伙伴,与这些伙伴一起爬爬树、掏掏鸟窝、捉捉迷藏、晒晒太阳,收获一份质朴的友谊。这样的郊游活动距离不是很远,花费的钱物也不用很多,但它带给孩子的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启迪一点也不少。长此以往,何愁孩子写作文时眼中无物、笔下无情呢?
    第四,巧设情景,磨炼孩子的生存意志和心理抗压能力
    当代独生子女的耐挫能力弱,抗压能力小。这个问题的始作俑者并不是孩子,而是家长无原则的娇惯和溺爱。因此,在学校减掉了孩子们过重的学业负担之际,家长应该把注意力放在怎样磨炼孩子们的意志、培养孩子们坚韧持久的精神和一定的心理承受力上。为达到这个目的,家长可以适当延迟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让孩子知道不是什么东西都可以手到擒来的道理。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爬山,在假期里组织长距离的骑车拉练或徒步旅行等活动,让孩子在体验艰难中挑战自己,提高身体和心理的抗压能力。同时,家长还可以充分运用孩子所崇拜偶像的成长经历,挖掘身边的其他教育素材,采用讨论交流、观点辩论等方式对孩子展开这方面的教育。
    第五,帮助孩子扩大交往范围,对孩子进行与人交往的教育
    人是群居动物,离开了集体,人便无法展示自己,也无法通过与人交往而发展自己。从这个角度看,生活在三口之家这样一个小群体中的孩子们是不幸的,他们从出生的那天起就注定要忍受孤独,他们没有可以仰慕的哥哥姐姐,所以也就无法通过效仿和尝试而习得与大孩子交往的本领;没有天天尾随在后需要他们关照的弟弟妹妹,所以也无从体验照顾弟妹、关爱弱小的感觉。因此,打开家门,和孩子一起寻找合适的玩伴,这是时代对今天家长提出的要求。家长明白了其中的缘由后,可以积极行动起来,通过和街坊邻居、亲朋好友、孩子班里好朋友的家长结成“家长互助会”、“家长俱乐部”,定期举办大集体活动的方式,满足孩子们与人交往的需要,培养孩子们与人打交道的能力。
    第六,解读生命奥秘,对孩子进行爱与生命的教育
    生命教育是一切爱的教育基础,而爱的教育是生命教育的意义所在。因此,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应该了解生命、理解生命从而珍惜生命。生命教育的内容以人类自身为主,主要包括性和性别的问题、青春期早恋问题、男女社会分工和家庭角色等等,由于这些话题本身具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性和隐私性,所以,这个任务主要由家长来承担。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个性差异而选择相应的内容和方式,确定适合的深度。比如,在洗澡的时候帮助幼儿了解自己的身体,知道各个部位的名称;通过插图、故事或科教片等形式从正面回答小孩子们关于“我从哪里来”的问题,爸爸妈妈通过对比的方式让孩子了解男人和女人的家庭角色和社会分工;借助青春期教育的科普读物、典型案例、美文欣赏教给少男少女必要的青春期身心保健知识,让孩子感悟爱和生命的尊严。
    第七,体验职业的精彩和艰辛,帮助孩子合理规划自己的生涯
    对于小学中高年级以上的孩子,家长还应该在家庭教育中增加一项帮助孩子规划未来职业生涯的内容,以便孩子能尽早了解各种职业的特点,对自己的未来做到心中有梦、心中有数。可以借鉴的做法是:家长与孩子一起搜集资料,了解当今社会各种职业的名称和基本特点;带孩子一起寻访周围的各种职场高手,了解他们的成长经历和职业生活;带孩子到父母和亲友所在单位,让孩子通过观察或一定程度的参与来体味职业的艰辛和快乐;和孩子一起到街头摆摆小摊,卖卖报纸和杂物,到旧货市场出售自己家的旧物,在劳动中收获成就。
    第八,查漏补缺,因材施教,为孩子提供个别化帮助
    减负给孩子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家长可以针对孩子在学业、习惯或综合素养方面的实际情况,实施一些个性化的家庭教育。譬如,对于学业稍显不良或者存在偏科现象的孩子,家长可以适当安排一些对症下药、查漏补缺的个性化学习内容。对于习惯不良的孩子,家长可以趁机和孩子从头做起,从一件事做起,打一场培养好习惯的家庭持久战;对于综合素养有待提高的孩子,家长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给孩子“吃小灶”,让孩子参加一些自己喜欢的活动。但是,所有的补习和提高都要以孩子愿意和确保孩子身心健康为前提,建立在高压和不尊重孩子、不懂教育规律基础上的一切课外辅导和补习不仅会使学校减负失去意义,而且会导致孩子身心更加疲惫,加重家庭冲突,严重恶化亲子关系。
第九,亲子阅读,给孩子插上飞翔的翅膀
《阅读,《阅读,给孩子插上飞翔的翅膀》目前家长和孩子阅读量不够的 “学生课外阅读量越大,学业成绩越好” ,“教学和作业时间并非越长越好”,家长要为孩子选择优秀书本,与孩子一起阅读,在学生减负之后应该用良好的阅读习惯来充实孩子闲暇的时间。
第十,家长,充电提升亲子对话的效力
 魏曼华是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副教授,长期从事教育社会学研究与教学。日前《中国年报》记者就中小学生减负问题采访了魏老师。 
记者:为什么中小学生负担一直减不下来?  
魏曼华:我认为,减负减不下来的关键问题是高等教育资源短缺,或者说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稀缺。教育部“教育振兴计划”预计,到2010年,将有15%的适龄青年,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其中包括民办教育、自学考试、夜大等。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已经走出了短缺经济的低谷,但高质量的教育资源仍处于短缺状态,包括中小学和幼儿园。随着我国用人制度改革,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如果没有相应的学历,就很难获得较好的就业岗位。一项调查表明,全国城乡40.9%的孩子希望获得博士学位,80%以上的人希望获得本科以上学历。优质教育资源的短缺,导致了竞争愈演愈烈。 
 记者:在目前情况下,教育行政部门能做什么? 
魏:在目前情况下,教育行政部门要做的主要工作首先是降低课程难度。目前我国中小学的课程相对偏难、偏深,重复很多,教育的侧重点是选拔。在制定课程标准时,要立足于适合青少年发展,而不是过去的选拔。课程的难易程度适中,使大部分孩子经过一定努力都能掌握,并加入地方特色的课程,这才是我们课程改革的方向。
 其次,高校扩招也是立竿见影的手段。我国高校教职工与学生的比例一直是1∶3~1∶4,去年扩招后,采取把学校后勤分离的办法,这个比例变成了1∶6~1∶7,但国际上这个比例是1∶15,所以高校扩招还有潜力。  
第三,开放民间办学。社会上有资金,也有积极性,现在只是政策问题。西方采取让社会承认的办法,一所学校的文凭是否过硬,办学质量如何,要看在就业市场上的反馈,看你这所学校培养的人有没有人要。教育部应该出台《民办教育法》、《私立学校教育法》,使大家依法办学。  
记者:减负后学校能做什么? 
魏:学校应转变教师观念,条件好的学校应对教师进行轮训,给他们进修和培训的机会。有些老师要求学生一味死记硬背,机械重复,做大量的片子。学生有相当的负担是教师素质有限,专业能力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求造成的。现在新的教学方法很多,但许多老师都不知道。 
 记者:减负后家长应该做什么? 
魏:家长在教育孩子问题上,要终身学习。有些家长对孩子学习太苛求,对自己要求却很宽松,教育没有说服力。家长应该提高自己的素质,使自己能和孩子平等交流、沟通和理解。给孩子自己的时间,尤其是中学生,要相信他们能够安排自己的生活。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兴趣,培养自己的爱好。让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但有些家长太急切,不顾孩子自身的条件,给孩子层层加码。有些被“文革”耽误的家长,把自己的遗憾转到孩子身上,希望得到补偿。正是他们自身的文化缺陷,使他们在处理孩子问题上,理性思考少,感情成分多,而现在的孩子很难接受家长不冷静的言行。